易被误导的几则谚语
2016-04-04 19:20:17| 分类:
默认分类
| 标签:
|举报
|字号大中小 订阅
流传久广的俚语俗谚,是前人累结的经验和智慧,用通俗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,常被人们引用,指导行为。随着时代变迁,有的谚语今天看来已经不合时宜,需要诠释;有的谬误,不能采信,应该摒弃,说说以下几则:
眼不见为净
此语有害。眼不见未必不净,有些食物中有好多有害有毒微生物,肉眼看不到,吃下去会生病。如今科学能检驗出食物中是否有毒有害,"眼不见为净"应该摒弃。
"眼不见为净"似乎还有另一层意思,子女在外面做坏事,父母却说"眼不见为净,由他去。"这是一种放弃管教、不负责任的态度,要不得。
人过留名,雁过留声
北方的大雁,秋天南飞,常常发出一声凄厉的叫声。亚热帶见不到这种风光。所谓"人过留名",是说做官的到了一个地方,要在这个地方做好事留名声,这种好名声不是当面恭维,而是他走了之后老百姓说"好"。做坏事,留骂名。一般"过客"是留不下名的。
虱多不痒,债多不愁
小时候,常见乞丐晒太阳,脱髒衣,捉老白虱,因为虱多奇痒。说"虱多不痒"意在"债多不愁"。债多怎能不愁?债越多,压力越大,心越愁。死猪不怕开水烫,只有无耻"老赖"说"债多不愁"。
树大自然直
父母溺爱小孩,缺乏家教,很容易使小孩沾染恶习。有人看到这种情形却不负责任地说什么"树大自然直"。胡扯!除杉木生来就直外,树要从小修剪扶培。"三岁看小,七岁看老"。从小要教育孩子走正道,放纵了的孩子不会自然好。
哪里河水不洗船
这则谚语,是老百姓揭露过去官吏们毫无忌惮普遍用人民血汗钱为已用。而今官吏们可不能用"河水"洗自家的"船"啊。
儿不嫌母丑,狗不嫌家穷
狗不嫌家穷,但嫌家贫的人却有。有长得丑的人,没有长得丑的母亲。母亲会老,不会丑。可是嫌母"穷"却有人在。有一对农村老夫妻探望写字楼里的女儿,女儿不见。这女儿"一年土,二年洋,三年不认爺和娘"。这则谚语把"人"和"狗"并列不好,是否改成"儿不嫌母丑,也不嫌家穷"。
百无一用是书生
此语出之清朝黄仲则17岁时一篇习作《杂感》:"仙佛茫茫两未成,只知独夜不平鸣。风篷飘尽悲歌气,泥絮沾来薄幸名。十有九人堪白眼,百无一用是书生。莫因诗卷愁成谶,春鸟秋虫自作声。"诗的原意是一个恃才傲物少年青自嘲自讽,表达自己怀才不遇。后来被人断章取义用来对书生鄙夷,实在错了。"文革"中,有一位书生誓死和"四人帮"斗争,他在诗中写道:"莫谓书生空议论,头颅掷去血斑斑"。在社会进步中,少不了书生作用。
评论这张
转发至微博
转发至微博
评论